辽宁科技学院领导走上思政课讲台

来自:辽宁科技学院 日期:2018/5/31 9:25:47

为贯彻为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20188号文件《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建立高校领导干部上讲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报告制度的通知》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教社科﹝20181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教社科﹝20182号)文件精神,结合《辽宁科技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辽科院委发〔201810号)要求,辽宁科技学院领导纷纷走上思政课讲台,为学生精彩讲解思政课。

在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辽宁科技学院大思政教学工作积极稳步推进。529日第5节,我校党委书记马壮走进马克思主义学院李仁华老师主讲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理论课堂,与人文艺术学院汉语言专业BG16116257名学生,在亦师亦友的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共同开展了理论学习和面对面的思想交流。

 


马书记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学生们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述。

第一,结合专业特点,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从人文学科角度去体会在文化强国建设的今天,汉语言专业的优势与重要地位,特别是在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中,强调“把握传统文化的中华智慧,勇于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使命担当”,坚定专业学习自信,指出汉语言专业与生动丰富的现实社会有机结合,就会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第二,结合当前学校工作之一,向学生介绍的“工程认证”及我校几年来快速发展的形势,指出“以生为本”,努力推进“决定未来学生发展空间”的发展大计,引导学生在为我校自豪的同时,自身如何以此为激励,设计并践行符合自身成长的规划。

第三,结合青年学生的成长,引导学生明确自身社会使命,“国家强、人民强”、“人民强、国家强”,强调“一定是接班人、必须能接好班”。马书记生动地回忆自己风华正茂的大学时代求学求进步的经历,寄语学生珍惜大学时光,严以修身、养浩然正气,以“四个自信”引领我们坚定理想信念。特别指出今天仍要警惕西方“分化”、“西化”的图谋,筑牢意识形态的坚实阵地,正确认识西方所谓“民主的面纱”,并借用习总书记之语,阐明人民群众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就是我们的民主。

第四,对学生学好思政课,进行方法指导。强调多读经典、注重思考,走进科学理论、走进导师精神世界、走进导师的伟大实践,引导学生对思政课高度重视。

第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何其重要,马书记对孟子的“人性本善”、荀子的“人性本恶”和董仲舒的“人性三品说”进行了对比,系统讲述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深刻内涵。

 


最后,马书记与学生进行了交流互动。马书记引用毛泽东在莫斯科会见我国留学生、实习生时的讲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鼓励青年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以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投身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潮中,“你们青年人走在世界的前沿,中国才能走在世界的前沿”。用校歌“树人修业,激情豪迈,炉火铸就,浪漫青春”,“杏坛桃李,百炼成钢”激励同学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马书记纵论天下,旁征博引,说“真心话”、“暖心话”,以活泼生动的语言、事例,为同学们构筑了一道鲜活的情感之旅、思想之旅。

5月29日上午第二节课,陈保东校长来到B座3区111教室,与学生进行了亲切交谈。杨青利老师做开场导入,从“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中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切入,谈到大学生创业中“德”的重要性,从文化自身的发展,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及对外综合国力的标志四方面介绍了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并适时把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最新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引出讲授的主题。

 

陈校长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做了精辟阐释。陈校长围绕着“什么是”、“如何建”、“建设目标”等方面入手,分析了软实力与硬实力,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的区别,重点讲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结合社会现实与自己的所见所闻把枯燥的概念讲得既清晰又生动,使事例变得鲜活而又有感召力。

 

陈校长结合学校应用型发展,讲述了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解读了学校的校训。讲课过程中,陈校长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流行语和生活实例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课堂气氛热烈,掌声不时响起。

 

陈校长语重心长地告诉同学们:文化强则底气足,没有文化做支撑就没有坚强的脊梁,腰杆就站不直,同学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堂堂正正的人。

下课后,陈校长和大学生再次进行了交流,回答了大学生关心的问题,鼓励大学生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成长为有理想有抱负的国家栋梁之材。

 

为加强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5月29日上午第三节,党委副书记韩劲松走进B座1区109教室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斌老师同上一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

李斌老师以抗日战争为主线,结合近期国内外新闻事件,融合了2018版教材内容和十九大精神,对抗日战争背景、过程及胜利意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课程导入。

 

随后,党委副书记韩劲松走上讲台,就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进行深度阐述。他强调,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对于中华民族意义重大,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更是功不可没。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尤其宝贵。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在抗日战争中的升华,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继承和弘扬抗战精神,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抗战精神对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韩书记用东北地区抗联英雄的鲜活故事,激发同学们珍惜美好的大学生活,学有所成,报效国家。

党委副书记韩劲松慷慨激扬的讲话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学生,同学们积极、热烈地举手发言与韩书记进行互动。韩书记认真倾听每一个问题,仔细斟酌并一一作答,同学们深感受益匪浅。

 

课后,韩书记与任课教师进行了亲切的交谈。充分肯定了李斌老师的导课,同时强调思政课要引导学生关注和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育人,传授技能的同时要进行情感、态度和“三观”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好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主渠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