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和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6月14日晚,大连医科大学校长王祖申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为学生讲授了题为《志当存高远筑梦新时代——全球视角下的中国故事 》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校各级团学干部、第九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学员等学生代表共计370余人一同聆听了课程。理论授课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秀华主持。
王祖申以爱国为主线,以全球化的视角深入浅出的阐释站起来的中国、富起来的中国和强起来的中国几个问题。王祖申首先从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的故事讲起,阐明“爱国”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朴素情感。继而揭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丰富内涵。
王祖申从新中国内外交困的形势出发 ,分析了朝鲜战争时期中国志愿军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在一大批爱国志士的不懈努力下,我们国家重新站了起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王祖申在谈到富起来的中国时,通过改革开放前后的经济发展对比深入解读了改革开放这一重大政策,回顾了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走过的风雨改革路。他还结合自身经历动情回忆了上个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活,让同学们穿过时代看到了当年同龄人的生活状态,通过切身的强烈对比引发对改革的深刻思考。
王祖申在谈到强起来的中国时,结合大医青年师生近年来取得的令人欣喜的成绩,指出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的生命力所在,希望大家都能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最后,王祖申对学校广大青年学生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坚定信念,勇担重任,要将爱国主义转化为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和具体行动;二是发奋学习,矢志奋斗,要把掌握真才实学,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可堪大任、能挑重担的栋梁之才;三是开拓创新,勇往直前,用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为了创新创造而百折不挠。